01
又一家腫瘤醫療集團上市
繼海吉亞醫療、美中嘉和之后,港股再迎一家腫瘤醫療集團。
6月23日,腫瘤醫療集團佰澤醫療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佰澤醫療此次全球共發行1.33億股,每股發售價為4.22港元,全球發售凈籌資4.68億港元。上市首日佰澤醫療上漲42%,收盤股價港幣6元,市值79億港幣,折合人民幣約72億元。
佰澤醫療專注于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通過收購股權及管理權,佰澤醫療先后在北京、天津、安徽省、山西省及河南省運營和管理八家醫院,其中,太原和平醫院為山西省首家三級康復專科醫院,武陟濟民醫院為武陟縣首家三級綜合醫院。

除醫院業務及醫院管理業務外,集團收入來源還包括供應藥品、醫療設備及耗材。
2022-2024年佰澤醫療收入分別為802.7百萬元、1072.2百萬元、1188.8百萬元,年合增長率21.7%;主要收入來源于醫院業務,三年間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77.0%、75.9%及80.1%。
截至2024年底,佰澤醫療未實現盈利,但虧損情況逐年改善。2022-2024年凈虧損分別為75.5百萬元、24.4百萬元、3.6百萬元。

(佰澤醫療各業務板塊收入,截圖自企業招股書)
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中,按2023年收入計,佰澤醫療排名第四。
此前,海吉亞醫療、美中嘉和也分別于2020年和2024年在港股上市。
從旗下主要醫院地理位置布局來看,目前三家醫療機構尚未形成激烈競爭。
其中,美中嘉禾專注高端腫瘤醫療領域,擁有4家線下自營醫療機構,主要分布在廣州和上海,可輻射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兩大經濟高地。去年,旗下廣州泰和腫瘤醫院質子中心患者臨床診治全面啟動,成為華南地區(不包括香港及澳門)首家投入正式運營的質子治療系統。醫院業務外,該集團還推出醫用設備、軟件及相關服務的輕資產業務模式。
2024年美中嘉禾收入388.3百萬元,同比下降27.9%;凈虧損484.8百萬元,同比增長13.7%。
海吉亞醫療的經營規模最大,主要致力于為非一線城市腫瘤患者提供綜合治療服務。目前共管理或經營十六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覆蓋陜西、重慶、江蘇、山東、廣西、福建等八個省的十三個城市,其中三級醫院4家,另有2家三級規模醫院在建。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伽瑪星擁有自主研發生產陀螺旋轉式鈷60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
2024年海吉亞醫療收入4446.12百萬元,同比增長9.1%;凈利潤598.33百萬元,同比下降12.6%。
整體來看,目前中國民營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相當分散。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就2023年收入而言,市場前六名參與者的占比僅7.0%。
02
民營醫療短期困局尚未解除
遠端機遇清晰
據賽柏藍此前統計,截至4月,今年宣布破產、倒閉的民營醫院至少已有33家,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醫院關閉。在行業內部、外部環境的震蕩變化之下,民營醫院面臨生存考驗。
近十年間,國內民營醫院快速擴張。根據國家衛健委公開數據,2015年,全國民營醫院數量超過公立醫院;2021年,民營醫院數量首次達到公立醫院的2倍;2023年,全國民營醫院數量達到2.6萬家,是10年前的兩倍有余。
不同于行業發展早期的亂象叢生,伴隨民營醫療的深入發展,一些頭部品牌的聲譽有所提升,并在與公立醫院的競爭中,逐漸找到差異化發展路徑,全周期健康管理、高端和定制化服務等成為新的方向。此外,國家層面鼓勵社會辦醫的發展,為民營醫院提供了較好的政策環境。
但整體來看,公立醫院仍是大多數患者的首選,尤其是面對腫瘤等重大疾病及復雜手術,此外,資金、成本、人才、品牌聲譽、獲客等環節均給民營醫院帶來較大挑戰。
從需求端來看,民營醫院的遠端發展前景明朗。
以腫瘤醫療服務為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癌癥新發病例約480萬例,死亡病例約290萬例,分別占全球新發及死亡病例的約23.8%及27.4%,已成為全球癌癥新發和死亡第一大國。
目前國內腫瘤醫療資源總體不足,且資源配置不均衡,核心優質腫瘤醫療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分布在三四線城市的大量腫瘤患者得不到充分的診療服務,跨區域醫療的現象較多,增加治療成本。
此外,承擔最多腫瘤醫療服務需求的公立醫院,基本以腫瘤治療為主,癌癥篩查和腫瘤康復的資源配置存在缺口,「重治療、輕篩查」和「重治療、輕康復」的現象較為普遍。
數據顯示,中國的癌癥五年整體生存率為40.5%,同期美國為67.1%,可見國內腫瘤醫療資源及治療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
癌癥的治療效果與發現時間相關。如果腫瘤能及早發現,及時監測和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將大大提高。
在民營醫院,全周期健康管理已成為大趨勢,涵蓋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流程的健康管理,將進一步滿足民眾健康需求。同時,高危人群的早篩服務也有望為擁有較好綜合醫療資源民營機構帶來穩定和持續的患者流量。對于患者而言,如果癌癥在早期階段被診出或在癌前階段被發現時,腫瘤治療的費用也將大大降低。
數據顯示,中國民營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按照收入計算)由2018年約291億元增長至2022年約人民幣530億元,年合增長率約16.2%,預計2026年增長至1092億元,年合增長率約19.8%。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民營醫療服務市場將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來源 | 賽柏藍器械】